Did you know that you can navigate the posts by swiping left and right?

booknote of Advice for a Young Investigator

25 Apr 2015 . mind . Comments #reading

孔多塞曰:

庸才靠教育,天才靠自学。

这本书是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给青年学者的一点科研忠告,也是人生的忠告。

作者认为,有些关于应该掌握什么知识、获得怎样的专门教育、成功需要哪些激励因素、必须避免由于偏好而可以忽略或者过度重视某些问题等等的建议,要远远比所有理论逻辑的规则和警示有用得多。这些才是目前我们的工作真正面临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如同父辈一样劝告和鼓励,将自己的经验传达给后起之辈。书中的建议更注重精神层面,相对较少强调智力因素。

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方面的卓越成就都是巨大的热情和伟大的想法相辅相成的产物。

  • 新手忠告:面临陷阱、精神素养、意志力
  • 科学工作:环境、研究阶段、论文撰写
  • 研究者做老师

一、引言

阅读引言部分,就了解到作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改变了我的一些愚蠢的自我反思。

  • 一般方法的构想
  • 抽象规则是没有生命力的
  • 启发式思维与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性
  • 全书的结构

1.1 事实

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 【观察】
  • 【实验】
  • 【基于归纳和演绎的推理】

单纯内心的思考,沉浸于对问题的自我反思中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方式。

形而上学者一次次企图揣测自然法则是丝毫没有实际意义的。与之相反,所有的证据表明,如果某人忽略客观现实,只是一味追求内心的感受,那么就会连最简单的生命运行机理或者周围世界的运行方式都解释不了。

常识:

  • 人的思维是基于感觉器官对现象的感知而产生。
  • 科学无法解释事物的终极原因。

当把思维能力运用到单纯的观察、描述、比较以及根据分析和辨别进行分类等等简单的行为中,你就会发现这些做法的效率提高了,并且变得十分有用,接下来,通过归纳的方式,就会逐渐地总结出有关事物的深层原因和经验法则的知识。

最了不起的发现不是依靠正统的逻辑知识推理得来的–相反的,其发现者们都拥有一种与敏锐的洞察力相伴而生的内在逻辑和思考方式。

抽象规则没有生命力

  • 不要依靠哲学家的原则。
  • 而是直接去读大家的著作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直接去读大家的著作,去消化吸收理解,在做事情中,要有驱使大家前进的那种高贵的热情。
找出他人或自己失败的原因。


二、新手忠告

2.1 面临的陷阱

  • 过分崇拜权威
  • 最重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 过度关注应用科学
  • 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2.1.1 过分崇拜权威

面对权威,不只是沉浸与其作品中,而是走进实验室去验证自己一些新奇而切实际的想法时,崇拜英雄的情结就会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自尊与自信。

亲手验证自己的想法,努力面对遇到的困难,行动比崇拜更有力量。

天才在某一特定领域做出的发现与那些尚未发现的事实相比,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天才是否存在,是基因的遗传,上帝看重每一个人。

科学生涯的2个阶段:

  • 发现前人错误,阐述新的研究成果;
  • 学术思想的成熟期,这是一个消耗脑力和体力的过程,形成自己的学术流派,开创新的领域。

革新者要完全避免对传统谬误的笃信和对某些不堪一击的想法的让步。

这个如金出武雄教授在他的书中提到的,不要忽视一个外行的想法,要如外行一样思考,而且同时要像专家一样实践。
有理有据,在面对专家或权威的时候,不要自卑,要拿起勇气,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科研面前,都是平等的。我就是被权威给压制,导致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将学术当作促进自己思维成长的方法。

2.1.2 最重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在上帝创造的宇宙中,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发现是可能连冰山一角都不如吧。

  • 在前人发现者所遗忘的细节工作中,一定会通过研究这些所谓细枝末节的东西获得强大的鉴别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运用这些能力成功地解决重要的问题。
  • 科学的变化发展是从不间断的,所以今日的琐碎小事常会变为明日的重要定理。

这个就如牛顿的那个苹果,一件小事引发的重要定理。不过这个发现,需要日积月累的思考,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如金出武雄教授说的,【独创不是灵光闪现,应该是经过长时间思考最终得出的结果。】而牛顿的苹果只不过加速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

自然界没有主次分类。

对于这一个观念,表示认同,小到原子等微观粒子,达到整个宇宙万物,并没有主次之分。上帝的奇妙作为就在此。让人类去管理吧。

2.1.3 过度关注应用科学

思想误区:“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并没有那条人为制造的明显的界限。
科学创造都是在前人一个个发现的基础上累积的,而不是一发现就是应用于实际中的,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些事例。法拉第、赫兹等人发现电学原理,也不是一下子就投入到现实生活的使用中的,是后人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上,实现应用的。

自然界没有“无用”的东西,即使从人类自身的视角(受到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来看也是如此。

嗯!【上帝看祂创造的所有都是好的】

  • 在你贬损某种事物之前,先站在客观的角度思考一下它的有点,不要认为它不重要,从而分散应有的注意力,影响正常的分析。

2.1.4 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这是一种僵固型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我之前就受到这个陷阱的影响,然后,陷入无尽的黑暗中,差点疯了。这个陷阱,对之前的我来说是致命的。现在我正在努力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培养自己的能力。通过大脑的训练,塑造自己成长型思维。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进行某种能力的补偿,勤奋能够代替才能,甚至创造才能,只要意志坚定就能实现。

  • 【尽早自我训练】,不要等到自己大脑神经细胞的可塑性退化的时候才去努力。【坚持不懈+专注力,大时间周期的自我训练,刻意练习】。
  • 【阅读和思考】,大师的名著能够使你学到很多宝贵的技巧,还能带你透过结论窥见作者的洞察力、了解其指导原则甚至做事的风格。【阅读的重要性,思考的重要性,输出表达】

先集中经历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并得到能力的提升,进而再转到另一方面的问题。


2.2 精神素养

  • 独立判断(创造力,数学、美、和谐的欣赏与追求,正确的判断力)
  • 专注集中(互联网时代,需要专注集中力)
  • 对荣誉的渴望(与我如浮云)
  • 爱国情怀(以前后,现在淡了,看来我得培养下)
  • 对科学创造的爱好(我爱科学,我爱创造,哈哈)

2.2.1 独立判断

如何获得正确的判断力?这里作者并没有提说,我想,需要自己去阅读大师的作品,在作品中锻炼自己独立判断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的,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去加以联系的。我的大脑就如一个系统一样,大脑是个黑匣子,我只能通过输入,输出来训练自己的大脑了。

2.2.2 专注集中

一个人必须做到完全投入,光有期望和简单的集中注意力是不够的。【这个金出教授将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称为智慧体力】 持久的精神专注(脑力的极端化),能改善判断、增强分析、激发有益的想象。

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如何集中注意力是我现在需要关注的,通过蕃茄工作法等等来辅助培养,不过,终究还是要自己去实践,坚持。人是第一要素。

2.2.3 热爱科学创造

  • 只有观察和试图理解我们的人,才会真正地尊重我们。
  • 庞加莱《科学与方法》:与其说学者甘愿殚精竭虑,付出辛苦劳动是为了人类辉煌未来,不如说是为了追求那本身就自是的思维之美

我爱科学么,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入门,但是我还是爱科学,我要寻找自己的科学导师。


2.3 意志力之病:意志缺损或丧失

  • 空想家或浅薄的涉猎者(不要只做“收藏家”、空想家和浅尝则止者,要做创作家。)
  • 嗜书狂或多语言专家/博学者(博学如果不能维持人的长期进步并使其取得一定成就,是没有多大价值的)
  • 自大狂(有时自大,有时自卑,何其矛盾:行动与知识并重,解决小问题开始增加才干。)
  • 仪器崇拜者(现实生活中存在,也要警惕现在的工具崇拜者,人是第一要素。)
  • 格格不入者(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要让默想的事业向实际从事的工作妥协了。)
  • 理论家
  • 知识和行动并重,才算得上有用的人,抱着满腹知识睡大觉的人则相反。
  • 不仅需要知识,还要转化知识;不仅要体验,还得能创造–这就是真正热爱科学的人应遵循的标准。(认同,否则没有真正的科学,科学需要创造!)
  • 【成功的定律(解决问题的定律)】:首先研究小问题,如果获得了成功并因此增加了才干,在研究下一个较大一些的问题。
  • 自由努力从事创造活动,学者才能从被人遗忘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恐惧中解决出来。
  • 衡量一个学者的贡献,应考察他做出了多少创造性发现、提供了多少原始数据。(原始数据不会说谎啊!假设可以推翻,亦可以建立,但是数据是最真实的,没有数据支持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对我的建议:尽力通过严谨的观察、有用的实验、精确的描述发现原始事实。作者提高了创造性,创造在金出教授看来要在模仿中进行创造,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所以我在此也明白了为什么小米一直的模仿,有了模仿,才能更好的创造。不过模仿的话,需要突破现有的思维牢笼,模仿旧了,思维容易僵固。(不知,商业领域可否运用这个观点!看小米能否实现创造!)


三、科学工作

  • 环境,有利于科学工作的社会因素
  • 科学研究的阶段
  • 撰写论文

3.1 社会因素

  • 物质支持(科学工作,人排首位,工具排末位)
  • 职业与研究工作是否可兼顾(可)
  • 研究着及其家庭(讲到了科研工作者选择配偶,略读之了)

先认识我自己

  • 把大脑锻炼的强壮有力,形成独立的思想,这是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 先选择一个很小的力所能及的范围来展开研究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这样做的成果颇丰,也很有启发性(作者就是这么做的)。
  • 意志力的贫乏比缺少工具可怕得多,热情与坚持能产生奇迹。【时间、精力、耐心】

3.2 科学研究阶段

  • 观察
  • 实验
  • 实用性假设
  • 证明
  • 最可怕的不是改变,而是退化。
  • 科学证明:人的一生就是身体和心理不断变化、时时更新的过程。在个体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因素迫使其习惯、意识和特性发生改变。道德和智力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人判断力的持续提高不断塑造和推动一个人的内心发展。

获得真理的详情

  1. 用果断、清晰、高度精确的方法观察客观事实;
  2. 用实验的方法在各种必要的新条件下观察产生的现象;
  3. 判断和排除错误的假设,给所研究的现象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将后者归结到某种普遍法则或定律之下,如果可能的话建立一个物理化学的图解或者模型;
  4. 不停地重复实验和加入新的观察,知道假设得到完全证明为止;
  5. 与事实数据不符的假设应马上放弃,然后用一个经得起严密客观分析的假设来取代它;
  6. 假设虽已经被证实,也要把它放到其他环境或者学科中检验它的效应。

这是获得真理的过程,也是人生的成长过程,努力去生长吧,朝着那拥有永恒的方向生长。


3.3 论文撰写

  • 对科学贡献的判断
  • 参考文献
  • 评判的公正与礼貌
  • 如何描述方法(清晰的描述引发正确的认识)
  • 结论
  • 图示
  • 风格
  • 文章发表

比林斯:有话要说,说出来,说完即停,给文章起一个适合的题目,表达时注意先后顺序。

在实践中训练自己。


四、当老师建议

不盲目,训练学生,要有批判的乐观主义。

批判,然后工作。


总结

大师的著作,经验的总结,还得自己的努力实践。在现实中没有牛导师的正确指引,只能去历史中或现实中寻找不在身边的牛导师。
从对新人的指导到后期如何开展自己的研究,再到如何做一个老师,卡哈尔大师用自己的经验来指引后来人。
一位牛导师的指引还得需要自个的实践。记住,永远是现在。

4/30/2015 6:42:25 PM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