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 you know that you can navigate the posts by swiping left and right?

book note of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

30 Nov 2015 . Mind . Comments #reading

XXX的思维修炼

0 写在前面

时代一直在变, 不学习, 就落后. 那么学会如何学习可以帮助自己更高效的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并增长自己的智慧.

11月再次通读了这本 Pragmatic Thinking and Learning-Refactor Your Wetware, 中文版为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开发认知潜能的九堂课.中文书名呢,见惯不怪了.选书不能只看书名 而是要看目录和序, 要不一本好书会被书名给毁了,毁了,毁了.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的确是一本好书, 完全可以换为XXX的思维修炼, 不只是程序员要不断地学习, 每一个人有能力学习的人, 都要不断地学习. 没有能力学习的人是少之又少. 那么这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了解认知科学, 神经学, 学习和行为理论, 并给出相关的实践清单, 如果愿意, 可以自己执行, Refactor your own Wetware, 探索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会更有效地学习, 工作等.


1 重组目录

- 1 绪论: 再提实用, 关注情境和书籍架构
- 2 技能提升的5个阶段: 从新手到专家的旅程
	- 德雷福斯模型的5个阶段
	- 关注情景 考虑情境
- 3 大脑认知
	- 人脑的模式: L与R模式
	- 使用R模式
	- 认知偏见
	- 积极主动学习
	- 积累经验, 看如何学习
- 4 有效改变
	- 实践保护长久 光想 空想没有
		- 计划
		- 不怕犯错误
		- 积极的信念
		- 步步为营 阶段奖励 朝向目标

2 实用 Pragmatic

作者提出了很多观点, 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 作者提倡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本质就是

> 做对你有用的事情.

人生有限, 读书要读有用的书, 开启心智, 启发智慧.
本书是对我有用的一本书, 那么书中那些正确的, 就得实践, 用上呐.

关注情境

- 一切都是相互观念的 Everything is interconnected.
- 始终关注情境

作者写到

> 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自然界 社会系统 你内心的想法 计算机的逻辑--所有事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联系的现实世界. 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一切都是系统和更大的情境的一部分.

这个情境 或是一个系统 或是一个生态 或是整个宇宙 对于个人 情境就是 当下你处在什么地方 需要完成什么事情 思考什么内容

关注情景 就是 不要去离开当下要做的事情 而做那些无用之事 我对事物充满着好奇 尤其在当下互联网的时代 容易被一个弹出广告或对当前情境无益的链接吸引 一点再点 最终从当下一个情景不知不觉转移到另一个无关的情景 算是精力分散掉了

关注情境 关注当下的情境 集中注意力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直至完成


3 新手到专家

值得关注的领域:

- MBA 管理人员的培训
- 认知科学研究
- 学习理论研究
- 护理 卫生保健等
- 编程、抽象和问题解决
- 人工智能研究
- 关于如何集中注意力

每一个领域 都有新手和专家 作者根据德雷福斯模型的5个阶段 简单介绍如何获取和掌握技能 这五个阶段分别是:

- 新手
- 高级新手
- 胜任者
- 精通者
- 专家

新手关注技术 规则 而专家则凭直觉工作. 这就是差距

如何有效使用德雷福斯模型? 作者的观点:

- **长时间刻意积极的实践**
	- 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任务
	- 任务需要有适当难度-有挑战性但可行 可行
	- 任务环境可以提供大量反馈 便于你采取行动
	- 提供重复犯错和纠正错误的机会
	- **注** 这个类似于PDCA Plan do check act
- 勇于承担责任
	- 不推责
- 在实践中保持技能
	- 用进废退

没有实践就没有技能

大学时上的VB编程课和微机原理 大部分时间居然花在了理论上面 而实践时间完全少之又少
理论学好 再去实践 一点有趣都没有了 因为本末倒置了
只有不断实践 才有技能 并要在实践中保持技能

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

人生来就有模仿能力 我的一个外甥 那模仿能力可强了 这是天生的啊
只是 估计要是一进学校 恩 这种天生的模仿能力 会被活生生的抑制了 这个不可行 那个不可行 得按这个来

如今的我 在习得技能中 要注重长时间进行刻意积极的实践 并在实践中保持技能

没有二法 给点耐心和耐性


4 大脑认知

- L与R模式
- 压力扼杀认知
- 认知偏见
- 如何学习
	- 积极主动学习

L和R模式

左右脑的概念欺骗了我好久 了解了一点脑科学 就会发现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只是谁占主导罢了 作者使用L和R模式

L模式提供 语言、分析、符号、抽象、时间、推理、数字、逻辑、线性思维能力(按照关联、依序推演问题和思考,经常会得到收敛性结论)

R模式处理特点: 非线性的, 非语言、非理性、综合、空间性、具体、直觉、分析、全面

大多时候 我总在使用L模式 来处理问题 而不使用R模式提升和放松 这个和Focus mode 与 Diffuse mode 有点类似 当我在集中精力时 L模式占主导地位 R模式只能臣服 当我处于Diffuse mode的时候比如 散步 跑步 听音乐 睡觉 画画等等 这个时候 可能就是R模式主导了

所以劳逸结合是相当重要了 这样反而可以提高学习或工作的效率 恩进入心流状态 忘我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那么劳的时间是多少 安逸的时间是多少 每个人都会不同 得自己挖掘 探索到自己最佳的方式 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答案嘛

压力扼杀认知

> 不要太着急。解决问题时,学会放松面对不确定的事情。进行创造时,坦然面对荒谬而不切实际的东西。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太迫于学会和记忆,首先只是适应它。试着想理解其意思,掌握主旨思想。

学会以一种放松的状态学习 坦然面对未知不确定 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构建学习 而非强迫自己记忆 首先只是理解适应。

要知道 压力会扼杀认知 那么得

- 允许自己失败 面对压力 要懂得放松
- 认知胜过尝试 当多次尝试失败后 休息休息休息 使大脑放松
- 利用大脑模拟成功 fake it and make it 大脑的脑部能力实在很强

实际上 你要

- 有一个放松的环境
- 面对失败的处理
	- 尝试会失败 认知会弥补
	- 为失败做计划
	- 成为专家
	- 脚手架体验专家经验

认知偏见

不知不觉中 会产生很多认知偏见:

- 思维定势
- 基本归因错误
- 自私的偏见
- 需要定论
- 认可上的偏见
- 曝光效应
	- 我们往往只因为非常熟悉某些事物而对它有所偏爱
	- 这包括不再好用甚至会出错的工具 技术或方法
- 霍桑效应
	- 人们在知道自己正被审视时,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 激情和兴趣会随着新鲜感和时间而减弱
- 虚假记忆
	- 大脑很容易把想象的时间和真实的记忆混淆
	- 所以还得纸上记录下来
	- 日志的重要性
- 符号简约谬论
- 名词谬论

了解这些认知偏见 想要改变 是一生的努力呢

每个时代 每一个人 都有自身的学识、背景 平等地看待 每一个事件背后 都有一个真实在那 不受情感控制 得不偏不倚

如何学习

> 真正的学习--对你有用的学习--来自实践和认知,而不是外部的教学活动或死记硬背。

未来的学习得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学习 而非死记硬背 构建而非无脑记忆

每个有能力学习的人得积极主动学习

- 主动投资 定期投资 养成一种习惯 这是真正的财富
- SMART学习计划(已制定)
	- Specific 具体的
	- Measruable 可度量的
	- Achievable 可实现的
	- Relevant 相关的
	- Time-Boxed 时间可控的
- 主动阅读
- 主动写作

阅读和写作同样重要

恩 使用自己原生学习模式 让我看到隐喻来驱动学习 使得自己感兴趣

记住上面的 长时间的刻意积极的实践

在实践中 主要还是要控制注意力 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是我当前需要解决的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专注才能提高效率 我得找到自己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作者提到了冥想 目前我不采用 那么可以

- 通过分散力来集中注意力 累了就休息
- 做好知识管理 可以使我更集中
- 优化当前情景
	- 情景切换 比如在编程中 终端多窗口使用 tmux 来解决
	- 要不然 不断切换 会使得注意力不集中

有意思的事 作者见到不断查看邮件会降低人的智商 甚至比吸大麻的危害大呢 那么现在 工作时 不断查看微信也类似与不断查看邮件


5 有效改变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改变即是痛苦又是值得开心的 改变使得自己成长 如何有效改变 超越专家 作者提出

- 制定计划
- “不作为”才是敌人 而“错误”不是
- 给新习惯适应的时间
- 要有改变信念支持
- 步步为营 一阶段一阶段慢慢来
	- 任务
	- 分解
	- 不断尝试 
	- 不怕失败 不作为才可怕
	- 朝向下一个任务
	- 不断迭代成长

书是一本好书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没有比实践更有用的了 读书是为了有用 那么本书中的有用实践 可以尝试 去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式 Refactor my Wetware

time log

Monday, 30. November 2015 02:28PM 2h

推荐到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