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 you know that you can navigate the posts by swiping left and right?

book note of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07 Dec 2015 . Mind . Comments #reading

这才是心理学

0.0 写在前面

现今网络发达 信息爆炸 网络中充满各种鸡汤文 励志文 自助类文章等等
信息背后的真实性这个时候真的难以分辨 容易带领我进入误区 去相信伪科学的事物
这时侯 分辨能力对我来说异常重要
这时碰到的这本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 刷新了我的世界观
  • 原来科学是这样的
  • 原来这才是心理学
  • 学会去分辨那些伪科学

读的第8版中文译本: 对伪心理学说不
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读本 也是关于科学的介绍 关于分别现实中的那些伪科学 伪心理学 特精彩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 心理学是有关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其揭示的行为规律, 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 与物理,化学这些学科一样,其理论是通过系统实证的方法来检验的, 允许其他科学家重复这些实验来提出批评, 其理论可证伪,其实验可复现.理论中的概念具有操作性定义,这些定义将随着证据的积累而逐渐演变
  • 心理学家的数据和理论 只有在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科学刊物上发表之后 才算是进入科学领域

0.1 重组目录

  •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 什么是心理学
      • 广泛多样性
    • 关于科学
      • 系统的实证主义
      • 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 可重复与同行评审
      • 实证性的、可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 识别伪科学
    • 世俗智慧: ’常识‘的误区
  • 关于理论
    • 可证伪性与不可证伪
      • 标准
      •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
    •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 预测分析
    • 相关和因果
      • 潜在第3变量
      • 方向性问题
      • 选择性偏差
    • 聚合性证据
    • 多重原因
    • 统计思维
      • 概率推理:大样本
      • 偶然性随机性
  • 检验
    • 控制实验
    • 随机分配
    • 直觉没那么正确
      • 直觉物理学
      • 直觉心理学
  • 总结

1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研究

  •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 什么是心理学
      • 广泛多样性
    • 关于科学
      • 系统的实证主义
      • 公共性的、可检验的知识: 可重复与同行评审
      • 实证性的、可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 识别伪科学
    • 世俗智慧: ’常识‘的误区

大众都知道弗洛伊德,但并不了解真正的心理学,作者从弗洛伊德开始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弗洛伊德理论只是心理学的一小部分。
弗洛伊德根据他得到的数据(个案研究和内省)建立了一套精细的理论.而这些数据并不是以支撑这理论.
他专注于构建复杂的理论架构,但并没有像许多现代心理学家那样,保证这些理论建立在可靠,可重复的因果关系上.

这样看来 弗洛伊德的理论 是不可证伪的 是那种个案研究 是那种事后解释 可以拿来解释所有的 相当于没有任何意义
俺不非常了解弗洛伊德的理论 关于精神分析等等 没有了解就没有话语权 还是保持缄默 相信大师的
从科学的角度(可证伪、可重复、专家评审等)出发的话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算是科学的

1.1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其特性是用科学的方法寻求对行为的理解.具广泛多样性,心理学有很多分支,其每个理论仅仅能解释行为的有限方面.

心理学是一门发现行为的普遍事实和理论的基础学科:

  • 心理学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来探究人类及动物的所有行为
  • 从这一知识衍生出的实际应用具备科学基础

1.2 关于科学

作者也讲述什么是科学

  • 一种思考和观察事物以便深入理解其运行机制的方法(不是平常的观察)
  • 基于机构化 系统化的观察和实践
  • 科学知识是公共性 可检验的知识: 科学的理论实验是可重复的,需经过同行专家评审
    • 最低要求: 可复现 同行评审
  • 科学具实证性 解决可解决的问题: 科学是科学家对于可检验理论的研究
    • 可解决问题通常指可检验的理论

科学的一部分创造力就在于寻找处于人类知识最前沿 并可以用实证技术加以解决的问题
科学中人性化的力量就是让知识公开化 让任何有冲突的观点都能以一种双方都接受的方式得以检验

科学的两个原则:

  • 关联性原则
  • 聚合性证据原则

科学的演变模式渐进整合式的 大跃进模式的少有 虽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比较跃进 但是其也符合关联性原则

一个新的科学理论 必须与先前已确立的实证事实建立关联
新的科学理论不仅仅要解释新的事实 还要兼容旧的事实 这样才被认为真正的理论进步

1.3 识别伪科学

如何识别伪科学, 伪科学的主张有以下一些特征:P225 Lilienfeld的观点

  • 喜欢采用特殊的假定 使得主张免于被证伪
  • 强调主张是确证的 是不可辩驳的
  • 喜欢将提供证据的任务强加给怀疑者 而非拥护者
  • 过度依赖逸闻趣事和各类见证叙述来证实其主张
  • 逃避同行评审
  • 并非建立在已有的科学知识之上(缺乏学科关联性)

许多伪科学术士和治疗骗术靠的就是心理学领域这种”怎么着都行”的氛围
这是一种非常容易让公众变得盲信和盲从的环境 因为 如果”怎么着都行” 公众的消费者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1.4 世俗智慧: ’常识‘的误区

民间 谚语和俗话 往往难以驳倒 类似事后解释 大多不可证伪 是经验所致
只有经过检验的经验 才具科学性

昨日的常识往往变成今天的谬论

比如 地球是平的

其实 心理学扮演着一种世俗智慧检验者的角色 但是人们往往难以接受那些和他们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相反的事实证据

恩 这就是偏见所致

2 关于理论

  • 关于理论
    • 可证伪性与不可证伪
      • 标准
      • 见证和个案研究证据
    •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2.1 可证伪性

可证伪性标准:

科学理论的表述应该遵行这样的原则 从中得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表明是错误的
这些理论在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会发生的同时 应该指出哪些事情不会发生 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 我们就得到一个明确的信号 这个理论有问题: 它可能需要被修正 或者我们需要去寻找一个全新的理论

科学的理论是可证伪的 一般会经过这样的迭代前进:

  • 理论
  • 预测
  • 检验
  • 修正

提出理论 并从中推导出假设 然后假设接受各种技术或方法的检验
如果理论经过某些实验的检验 该理论就得到某种程度的确证
如果假设被实验证伪 那么这个理论就得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 或被一个新的理论说替代

个案研究证据和见证 往往不具有这种可证伪性 但是个案研究在心理学发展中 也起到作用 从个别到一般嘛

在理论的发展中 勇于承认错误 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 得变成一种习惯 才能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接受错误以减少错误 成为一种习惯

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啊

2.2 见证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都是所谓的 “孤立事件” 缺乏比较性信息 而这种信息对于排除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说是必要的

  • 缺少比较性信息
  • 安慰剂效应
  • 鲜活性效应: 鲜活性扭曲知觉(决策)

当面临问题解决或决策情景的时候 人们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情景相关的信息
因此 人们倾向于利用更容易获得的 能够用来解决问题或做出决策的信息
对可获得性造成强烈影响的一个原因 就是信息的鲜活性

比如:

  • 1 喷气式客机坠毁 413人死亡 连续出现在报纸的头条 这个影响大不大 与 其实呢
  • 2 在美国每周都会有超过350人是与汽车交通事故(人数相当)

有没有觉得 客机坠毁案例 给你带来的鲜活性影响更大 然而 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分布在不用的时间 不用的地点 其造成的影响就没有 客机坠毁案例那么大了

代价和风险没有像空难那样以鲜活的方式呈现给我们

作者讲述很多让我意向不到的地方, 比如

  • 汽车与飞机的风险问题:
    • 你的朋友在回家的20公里路上死于车祸的风险要比你飞行750公里的风险高出3倍(National Safety Council 1990)
      • 这个在美国 在中国没准也好不到哪里去
      • 这让我以后坐大巴 一定得祷告和买个保险了

sivak & Flanagan ,2003 计算出

如果驾车和乘坐飞机的危险系数是一样的话 那么 911 这个级别的事故将会每个月都发生一次

这鲜活的统计让人明白驾车的危险性是比飞机要高的呀

在个案中 得警惕

单一个案的压倒性影响

绝大多数影响我们社会的复杂因素都只有靠数字才能捕捉 只有当公众学会像重视图像材料一样重视以数字形式表达的抽象材料时 公众自己的立场才不会像屏幕上闪过的最新图像那样变化无常(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0和100张现场车祸图像 那个更鲜活 更让人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3 操作主义和本质主义

  • 科学并不试图回答宇宙的”终极问题”, 并非本质主义
  • 而是操作主义

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察事件 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 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
将概念和可观测时间相关联的是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这使概念公开化了
操作性定影使得概念和个人化的感觉和直觉分离出来 并且允许任何实施可测量造作的人对概念进行检验

概念的操作性定义得具有:

  • 置信度 (联系统计中的置信区间等)
  • 有效度 (得有效)

有些概念是

  • 直接可操作性定义的
  • 间接可操作性定义的(通过直接的来定义)

心理学中许多专业概念使用日常用语来表达的 而日常用语与心理学中的专业概念不一定相同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心理学造成误解的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

  • 预设偏见
  • 非操作性定义的本质主义态度

这种态度使大多数人的直觉心理学无法证伪 因此完全无用

2.4 想

这个世界充斥各种理论或世俗智慧 要从科学角度出发 遇到新鲜的理论 大众都迎合的理论 得做最基础的分辨

  • 这个理论可证伪么 与 真实事件/世界相关联么
  • 认可的期刊发表过么 同行评审了没
  • 这个理论涉及的试验或结果可以重现么

以上是最低标准了 如果达不到 就不要轻易相信

3 预测分析

  • 预测分析
    • 相关和因果
      • 潜在第3变量
      • 方向性问题
      • 选择性偏差
    • 聚合性证据: 爱因斯坦综合症
    • 多重原因: 没有 “神奇子弹”
    • 统计思维: 人人都要知道点统计学
      • 概率推理:大样本
      • 偶然性随机性

3.1 相关和因果

两个研究变量之间有相关 并不意味着必然有因果关系 其中涉及

  • 第三变量问题
    • 烤箱节育的荒谬
    • 戈德伯格和糙皮病
      • 事实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糙皮病和污水处理条件—并不意味着这两个变量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关之所以产生 是因为这两个变量都分别和第三个变量相关—这里是饮食—而这个变量没有被测量
      • 小心 上面的 虚假相关: 相关的产生不是因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可以测量的直接的因果联系 而是因为这两个变量都与第三个变量相关
  • 方向性问题
    • 高学业成就导致高自尊(不是相反的)
    • 是从变量A导致变量B 还是B导致A
    • A和B之前 有没有有关的第三变量呢
  • 选择性偏差

    特定主体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 当不同生理 行为 心理特点的人们选择不同类型的环境时 就有可能出现选择性偏差
    选择性偏差造成环境特征和行为-生物特征之前的虚假相关

3.2 聚合性证据: 爱因斯坦综合症

科学的两个原则:

  • 关联性原则
  • 聚合性证据原则
  • 聚合性证据原则描述了心理学上研究结果是如何被整合的: 没有一个实验是可以一锤定音的 但是每一个实验至少能帮助我们排除一些可能的解释 并让我们在接近真理的路上向前迈进
  • 多种不同方法的使用让心理学家更为确信 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建立在稳固的实证基础上的
  • 最后 当概念的变化发生时 它必须遵循关联性原则: 新的理论不仅要能解释新的科学数据 还必须能解释已有的数据

科学共识而非重大突破

在评估心理学的实证数据时 要想的是 科学共识 而不是 重大突破渐进整合 而不是 大步跃进

小心 频率-效力效应 这个效应成功地得到了重复验证

一个陌生但看似有理的论断 不管是真是假 只要经过不断地重复 就会增加人们对它的响应程度

3.3 多重原因: 没有 “神奇子弹”

神奇子弹: 人们感兴趣的 造成行为的唯一原因

  • 考察行为的原因时 要依照多样性的原则来思考 不要陷入误区 认为某一特定行为只是由某一特殊原因造成的 大部分复杂的行为都是由多重原所确定的
  • 各种各样的原因共同起作用才导致了某种行为出现
    有时多个因素联合在一起会产生交互作用: 变量共同作用时的整体效应 会和其单独作用时获得的效应完全不同

3.4 统计思维: 人人都要知道点统计学

  • 概率推理:人类认知的阿喀琉斯之踵
  • 偶然性随机性

3.4.1 概率推理

要知道:

心理科学所揭示的所有事实和关系都是用概率来表述的

小心:

  • 某某人统计学
    • 由于某些人知道一个 某某人与一个成熟的统计学趋势相左 这个趋势就会被人怀疑
    • 要学会概率推理
      • 当面对心理学话题时 季度一个 最基本原则

        只是不需要完全确定后才是有用的—即便某些只是不能预测个体的具体情况 但如果能对群体的总体趋势有所预测能力 也是非常有益的 (统计预测 基于群体特征所做的结果预测)

  • 样本信息的大小问题
  • 赌徒谬误: 概率就在那儿 不要被认知错觉所误导
    • 独立事件

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是概率式的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 但并非所有情况下会发生
但人们遇到具体的 具有鲜活性的证据时 就把概念信息抛到一边了

现在才明白 为什么開智群某老师的统计学那么好了 因为心理学涉及统计学 并推进统计学的发展
另外 这种概率思维 往往会被自己的直觉或感觉所欺骗: 比如 高中就学了一点概率的 然后买彩票的时候 一直认为中奖的可能会很大 而忽视了这个概率一直以来就没有变 就在那儿

3.4.2 偶然性随机性

  • 行为事件结果的变化中有一部分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 即行为的变化有一部分是随机因素作用的结果 因此心理学家不应自诩能够预测每一例个案的行为
  • 心理学的预测应该是概率性的—是对总体趋势的概率性预测
  • 统计预测揭示: 当对人类的行为进行预测时 错误和不确定性将始终存在

4 检验

  • 控制实验
  • 随机分配
  • 直觉没那么可靠
    • 直觉物理学
    • 直觉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 需要做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方法的核心就是 操纵与控制

在真实验中 研究者要对被假设为原因的变量进行操纵 通过实验控制和随机分配来保持其他所有变量不变 然后来看这个假设变量是否会产生影响 这种方法排除了相关研究中出现的第三变量问题

直觉物理学和直觉心理学一样告诉我们直觉不可靠

  • 向心运动 脱离问题
  • 飞机轰炸导弹发射时间问题
  • 同一地点 自由落体 时间是一样的问题

如果没有学过物理学 可能直觉告诉我会这样会那样 然后在第三个问题中 刚开始直觉告诉我时间应该长一点 但是自由落体实验告诉我 恩 同一地点 自由落体的时间是一样的 子弹在重力的方向并没有受到任何外力 只有地心引力 嗯 但回答完 心中还是不确定 因为直觉在作怪 最终还是战胜直觉

现在看来 学点心理学 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的行为影响着这个世界 学点心理学 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


5 总

斯坦诺维奇这本书 是一本心理学的科普 也是科学研究的科普 人人都该学点心理学 那么可以从这本入门书开始 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

看着看着发现: 我该重新重视一下统计学了 就从这里开始

台湾大学 机率课


时间线

Monday, 07. December 2015 09:17PM 0.5h 0.0-0.1 初整
Tuesday, 08. December 2015 02:02PM Part 1-5 3.2h 补全 1 次

推荐到豆瓣